close

 


(節錄其中內容)

1.

最後流落到精神科病房時,我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是多麼無聊且無趣。

同時,也發現了之前從來沒有意識到的一件令人意外的真相。

原來,我討厭我自己。

當我發現這一點的瞬間,頓時對一切了然於心。

和一個討厭的人共同生活了四十七年,任誰都會心生抑鬱吧。
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ㄧ些自我厭惡,並非只有我與眾不同,只不過我的自我厭惡比別人稍微強烈。在自我厭惡程度上的不同,使結果產生了很大的差異。為什麼?我想到以下的比喻。

人生就像在爬階梯或梯子,每個人都是一步一步爬上去。每爬上一格,就要用力踏穩,把所有體重都壓在上面,但問題在於踏階梯的方式,自我厭惡強烈的人每踏一步,就會把階梯踩爛。可以想像每踩一格階梯,就要把之前的階梯踩斷的景象吧。

這個比喻讓我茅塞頓開。  

的確,我永遠都在逃避自我。我始終相信,生存、前進就是捨棄以往的自己,隨時改變成新的自己。這種想法看似積極,但我其實完全相反。改變是全盤否定以前的自己,必須承認過去的自己比現在的自己更差勁、更無趣。

雖然這種看法太偏激,但躺在病房的病床上,目不轉睛地看著乳白色的天花板,一天又一天地回顧一路走來四十七年的歲月,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。

正因為這樣,雖然討厭自己,但到此時此刻為止,我仍能苟延殘喘到今天。

然而這也只限於繼續爬階梯的情況。

如果被人用力壓著頭,無法踏上更高的階梯時,就會頓失依靠。因為,下面的階梯,以及此際站著的階梯都被自己踩爛了。於是,只要一失去平衡,就會倒栽蔥地摔下去。

當我摔下去時,沒有任何能讓我抓住的過去。

我太輕視自己的過去了,我整天對現狀不滿、發牢騷,總是性急地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。正因為如此,始終被我厭惡的那些「以前的自己」對我展開了強烈的報復。

之後,我努力嘗試接受現在的自己,也努力從肯定的角度回憶過去的自己,小心翼翼地避免陷入自我厭惡。一但察覺要陷入這種情緒,便立刻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。

無論在任何時候、任何情況下,我都不斷告訴自己,我要從根本熱愛、認同、原諒現在的自己。因為我覺得,這種像小孩子般幼稚的自覺正慢慢地治療我的疾病。 


2.

我由衷地希望文彌能擁有一個和我不一樣的人生。

我只能默默接受目前的人生活下去,然而,他的未來充滿無限可能,我希望他可以自由自在,能忍受孤獨地活下去,絕對不希望他選擇我這種半吊子的人生。

最近我愈來愈覺得,如果人無法面對孤獨,就很難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。

年輕時,我缺乏的正是這種面對孤獨的能力。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e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